2010年语文考试纲要[对口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2010版]
本课程考试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并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的。
本学科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语文基础知识,又考语文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2.理解
(1)理解复杂长句的意思。
(2)把握句子的重音和停顿。
3.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 、 ; :“” 《》―― ……)。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明、不合逻辑)。
(4)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介绍、复述、交谈、答询、协商、解说、即席发言、应聘和自荐、演讲、主持、采访、辩论)。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篇目的出处。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1)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
(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之、而、则、以、其、所、于、乎、为、者)
(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旬式:判断句、被动旬、省略句、倒装句。
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1)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五)写作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书信、计划、总结、通知、读后感、观后感、广告协议、新闻)。
2.表达应用
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单项能力
①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2)整篇作文
①准确理解题意。
②中心明确,立意新颖,选材得当,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③语言准确、通顺、得体。
④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基本篇目(共75篇)
我很重要
十八岁和其他
风流歌
青春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水调歌头・游泳
劝学
敬业与乐业
我的梦想
最后一片叶子
报任安书
我的四季
给我三天视力
一碗清汤荞麦面
项链
幼学纪事
林黛玉进贾府
过万重山漫想
李白诗二首:将进酒 行路难
激情人生
荷塘月色
巩乃斯的马
石钟山记
雨中登泰山
《诗经》二首:静女 黍离
故乡的榕树
论友谊
师说 .
哈姆莱特
思考的威力
智取生辰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五人墓碑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觅渡,觅渡,渡何处
明湖居听书
琵琶行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鸿门宴
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都江堰
读数时代
现代人的智能
人口
乡村与城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读书人是幸福人
当代诗二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福――告诉我们的孩子
我的空中楼阁
高松年与方鸿渐
笑口常开与相声艺术 、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拿来主义
十首足矣
奥林匹克精神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张衡传
海洋与生命
动物游戏之谜(2010年新增,替换2009年“我的母亲”)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学业・职业・事业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我的信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的2l条人际准则
心存感激 ,
绝品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创造宣言
庖丁解牛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成长
功课很重要
试卷结构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 30%
现代文阅读 30%
古诗文阅读 10%
写作 30%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50%
其他形式题(填空、分析、简答、写作等) 50%
3.试题难易程度比例
基础知识 40%
灵活掌握 20%
综合运用 40%